| 部件 | 序号 | 故障现象 | 故障原因 | 备注 | 
		
			| 主板 | 1 | 串口、并口控制芯片及相关元器件有烧毁痕迹(外观未伤及PCB) | 1)带电热插拔; |  | 
		
			| 2)设备接地不良,导致设备间零电位不等势,存在电位差 | 
		
			| 2 | 南桥芯片有烧毁痕迹(外观未伤及PCB) | 1)带电热插拔非热插拔设备; |  | 
		
			| 2)外部设备接口供电异常; | 
		
			| 3)设备接地不良,导致设备间零电位不等势,存在电位差; | 
		
			| 4)非正常安装各接插件或数据线 | 
		
			| 3 | 主板PCB板线路烧毁(包括PCB板烧穿、烧断线、起泡、变色,以及其他接口故障,如:串并口、网口,引起的PCB烧毁等) | 1)带电热插拔非热插拔设备; |  | 
		
			| 2)外部设备接口供电异常; | 
		
			| 3)设备接地不良,导致设备间零电位不等势,存在电位差; | 
		
			| 4)操作失误,设备或接插件安装错误; | 
		
			| 5)异物造成短路 | 
		
			| 4 | 主板集成网卡芯片及附近元器件有烧毁痕迹(外观未伤及PCB) | 1)网络设备遭受雷击,导致相关元器件烧毁; |  | 
		
			| 2)网络设备供电异常 | 
		
			| 5 | 主板PCB板变形、板角戳伤或磕碰(大于1*2mm)、划伤(超过2cm)、PCB线路划断 | 操作不规范 | 板角戳伤或磕碰大于“1*2mm”是指:板角PCB的损伤深度超过1mm,或长度超过2mm | 
		
			| 6 | 内置接口、插槽、芯片管脚物理损坏(包括:内存、硬盘接口、CPU座,各种插槽、插座,芯片管脚等) | 操作不规范 |  | 
		
			| 7 | 外置接口物理损坏、氧化、锈蚀(音频设备输入/输出、VGA等),但无电性能故障 | 操作不规范 |  | 
		
			| 8 | 主板线路、元器件、插槽引脚等氧化、腐蚀 | 液体溅入,有进液痕迹,环境不良 |  | 
		
			| 硬盘 | 9 | 数据线及电源输入插头塑料框外观破损、断裂 | 插拔操作不当 |  | 
		
			| 10 | 电路板、元器件腐蚀,各种外观物理损伤:如PCB划伤(长度超过2CM)、器件碎裂、脱落 | 环境潮湿,操作不当或运输原因造成物理损伤 |  | 
		
			| 11 | 硬盘外表蒙皮或上盖划伤导致厂商关键标识(Model、SN、Date)无法辨识 | 操作不当或运输原因造成物理损伤 |  | 
		
			| 12 | 硬盘有拆卸痕迹或螺钉缺失 | 自行拆卸 |  | 
		
			| 13 | 硬盘边角凹陷变形 | 操作不规范,外力撞击造成 |  | 
		
			| 14 | 侧面锡封破损 | 操作不规范或私自拆卸造成 |  | 
		
			| 15 | HDD 密码保护,无其他电性能问题 | 客户设置了HDD 密码,并遗失密码 |  | 
		
			| 显卡/声卡/网卡 | 16 | 电阻、电容及芯片烧毁,且伤及PCB板 | 1)带电热插拔设备; |  | 
		
			| 2)外部设备接口供电异常; |  | 
		
			| 3)设备接地不良,导致设备间零电位不等势,存在电位差; |  | 
		
			| 4)操作失误,设备或接插件安装错误 |  | 
		
			| 17 | 电路板、元器件腐蚀,各种外观物理损坏(露铜/断线/划伤2CM以上) | 环境潮湿,操作不当或运输原因造成物理损伤 |  | 
		
			| 18 | 电阻、电容及芯片物理损坏,未伤及PCB,显卡风扇扇页断裂 | 操作不当或运输原因造成物理损伤 |  | 
		
			| 内存 | 19 | 金手指(内存与插槽接触部位)烧毁 | 内存反插使用或没有安装到位 |  | 
		
			| 20 | 电路板、元器件、金手指腐蚀或物理损坏 | 操作不当或运输原因造成物理损伤 |  | 
		
			| 光驱 | 21 | 面板和档板破损或缺失 | 操作不当或运输原因造成物理损伤 |  | 
		
			| 22 | 光驱激光头划伤 |  |  | 
		
			| CPU | 23 | CPU引脚弯曲严重(大于45度或弯曲超过3条)或折断 | 非正常插拔、存放或运输CPU |  | 
		
			| 24 | CPU表面元器件或封装外壳物理损伤(磕碰、戳角、磨损等) | 非正常插拔、存放或运输 |  | 
		
			| 电源 | 25 | 外观变形、生锈、腐蚀(非内部元器件电解液造成) | 操作不规范,环境潮湿 |  | 
		
			| 26 | 电源输入/输出插头、插针、线材物理损坏 | 操作不规范 |  | 
		
			| 鼠标、键盘、手写板、摄像头、音箱 | 27 | 液体溅洒,外力撞击、跌落造成物理损坏,数据线破损、断裂。键盘键帽或支架物理损坏(脱落、断裂、变形),达到4个或4个以上 | 操作不规范或人为原因 |  | 
		
			| 其它部件(包括:散热器、风扇、其它板卡等,具体见备注) | 28 | 电路板、元器件腐蚀,各种外观物理损坏(露铜、断线、划伤2CM以上、风扇断裂、线材外观不良等) | 操作不规范或环境潮湿 | 其它部件包括:散热器、风扇、蓝牙模块、数据线、LED控制板、触摸屏控制板、逆变器、前置/后置USB板、转接板、遥控接收板、遥控器、电源适配器、开关组件、电视卡、其它板卡等 | 
		
			| LCD显示器 | 29 | 黑斑、白斑 | 使用不规范,异物压迫造成 |  | 
		
			| 30 | 液晶破裂 | 使用不规范,LCD受到外力挤压、磕碰 |  | 
		
			| 31 | 屏模组中的玻璃外观物理损坏,未伤及内部的屏 | 使用不规范,LCD受到外力挤压、磕碰 |  | 
		
			| 32 | 边框、支架、固定卡槽外观不良(变形、磕碰、断裂、磨损、钻孔等)、屏线物料损坏 | 使用或维修不规范,LCD受到外力挤压、磕碰、磨损 |  | 
		
			| 33 | 表面进液 | 使用不规范 |  | 
		
			| 34 | LCD 屏接口破损 | 拆装操作不当 |  | 
		
			| 机箱外壳/挡板/盖板等 | 35 | 外观变形、开裂、卡扣脱落(带电性能的结构件外观有刮伤保修) | 操作不规范或非正常使用(如:磕碰、挤压、高温等) |  | 
		
			| 36 | 对全新机器要求:3个月内租赁退换机器划痕条数≤3条,划痕总长度≤10cm;3个月以上租赁退换机器划痕条数≤5条,划痕长度≤10cm。 | 操作不规范或非正常使用 |  | 
		
			| 37 | 屏钩断裂、破损等物理损坏 | 操作不规范或非正常使用 |  |